“不是誰都能擔當得起‘鐵軍’這個稱謂。鐵軍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更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實干。而這些,株洲基地在十年間都做到了。”
湖南株洲是一個革命精神濃厚的地方,這里是中國革命發祥地之一,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精神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這樣的環境里孕育出的中國自主品牌生產基地,亦繼承了艱苦奮斗、不懼困難的革命精神,并在汽車產業中發揚。
10月27日,北汽株洲生產基地迎來了它的十歲生日。若從整個汽車產業的時間維度來看,十年并不長,但爭分奪秒地發展,可以從無到有建設成一個年產能50萬輛的生產基地,也可以實現十年內產量100萬輛的成績。
為什么用“爭分奪秒”這個詞?因為株洲并不是汽車產業聚集的城市。開始時,北汽人是在魚塘邊、土坡上建設出兩座現代化的工廠,在簡陋的工棚里,完成公司架構的組織搭建,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2009年,北京汽車落子湖南株洲,啟動了“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首個京外基地”建設,從正式動工到首輛車下線僅用了11個月。2017年5月,株洲基地一座具有“智能、透明、互聯、綠色”屬性的現代化工廠——二工廠建成投產。十年間不僅完成了一個整車生產基地的建設,還形成了從設計研發到零部件生產、整車制造,再到后市場服務的完整產業鏈,產值規模已達300多億元。
同時,這里更實現了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同廠生產。北汽紳寶2.0時代的開山之作——全新紳寶D50、以AI(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定位的車型——紳寶智行以及北汽新能源的主力產品——EU5等均是從這里走向全國各地,交付到消費者手中,甚至這里還承擔著出口產品的生產任務。
“我以前是學冶金、搞鋼鐵出身,對‘鐵’這個字有特殊的感情。在我看來,不是誰都能擔當得起‘鐵軍’這個稱謂。鐵軍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更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實干。而這些,株洲基地在十年間都做到了。”當將鑲有“瀟湘鐵軍”的匾額授予這個團隊的時候,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所以北汽株洲工廠能夠完成一個個看似難以實現的目標,成為北汽京外基地的支柱之一,是因為它的生產線、質量標準、管理體系等都是比照最先進的合資企業。借鑒和學習不等同于一味地照搬照抄,而是在高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一體化的創新。
沖壓、焊裝、涂裝、總裝這四大工藝是汽車制造的基礎,也是關鍵。而實現高質量的第一步就是設備,在這里能夠看到很多國際先進的生產設備一同作業。
全自動化的沖壓車間內,與德國舒樂、日本小松并稱“世界三大數控沖壓裝備制造商”的濟南二機床沖壓機時刻上演著“一塊鋼板的品質之旅”。應用與北京奔馳相同的數控伺服拉伸技術和同步控制技術,保證了沖壓件的高品質和穩定性。
焊裝車間,175臺德國KUKA機器人集體操作,在線激光測量設備ACS、機器人抓件視覺引導系統更提升了焊接的精準度。涂裝車間和總裝車間均采用越級的標準,不論是供應商還是設備,抑或是技術標準幾乎與北京奔馳一致。
在中國自主品牌向上發展的道路上,首先應該解決的是與國際先進制造水平之間的差距。對標合資從來都不是說說空話、談談理想就能夠做到的,需要自基礎開始,從細節做起,踏踏實實地一步步提升。
這樣的一組數據也從側面印證了株洲工廠的制造水準:2019年上半年,北京汽車自主品牌綜合銷量達到8.2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達到5.4萬輛,同比增長263.6%。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銷量比重大幅提高,占比達到70%,從株洲工廠駛出的北汽新能源EU5在9月的銷量更是達到8710輛,占據新能源細分市場首位。市場的反饋不僅是這款車型的榮譽,也是對它背后生產制造團隊的肯定。
在這個金秋十月,北汽動作頻繁。不久前,北汽集團在中華世紀壇發布全新的BEIJING品牌,以新能源、新技術為核心,凝聚集團之力,打造并實現面向世界的新品牌、新產品和新使命,開拓一條自主品牌發展的新路徑。一周后的株洲,在慶祝株洲生產基地“10周年、100萬輛”的同時,也秀出了北汽自主的制造實力。從品牌到制造,北汽已經準備充分,下定決心、堅定信念做好自主。
中國人總有些整數情結,喜歡將“10”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數字,總結過去,描畫未來。過去的十年,北汽株洲工廠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快速地從0躍升至100萬輛,成為北汽自主發展的堅實后盾;未來,有著這樣一支“瀟湘鐵軍”的北汽,也將支撐起“從BEIJING 到世界 向未來”的企業愿景。(文/《汽車人》邢秋鴻)【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汽車人時刻”(郵箱:[email protected]或電話:010-63135250)聯系,獲得同意取得轉載授權,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敬請關注“汽車人時刻”公眾號(qcr0808)。
建議反饋 您的每一條建議聲音,我們都認真對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