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24日,201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果匯報及展示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北汽集團攜旗下北汽新能源、北京奔馳、北汽福田等品牌聯合參展。在其間舉行的全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進工作座談會上,匯報了北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發展成果,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肯定和贊揚,為2009年就開始布局的北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抒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天的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要突出重點、合理布局,著力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制約、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優化配套環境,創新商業模式,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新路,為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注入新動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會議上強調,要堅持“市場主導、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協調發展”,加快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大力推進充電設施建設,努力實現2020年新能源汽車規劃目標,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新能源汽車強國。
縱觀國內汽車市場,北汽集團把新能源汽車作為企業重要發展的戰略新興板塊,走在了全國各大汽車集團的前列。旗下北汽新能源公司今年前9個月,累計銷售11274輛,成為國內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示范運營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之一,已連續兩年占據國內純電動汽車產銷第一位,更是進入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前四強,并獲得了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全國質量誠信標桿企業稱號,成為北汽集團踐行轉型戰略的先行者;北汽福田已有15000多輛新能源汽車在運行,是國內新能源客車運行數量最多的品牌。北汽新能源與北汽福田構建起北汽集團新能源發展全新格局,引領行業發展。
強化整合創新,北汽打造新能源汽車生態圈
與傳統汽車不同的是,驅動技術的變革使得新能源汽車具有對充電系統的依賴、受到續航里程的限制、智能化等特點,因此,新能源汽車也對制造商、產業鏈、用戶使用環境有著更多要求,這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傳統汽車產品是一個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車看似簡單的動力不同,但我們理解它更接近于一款電子產品,所以它有著更加強烈的智能化、互聯網化、生活化的要求,發展它需要將生產制造與用戶生活化的使用環境更多地關聯在一起。正是基于這樣的使用特點,為了完善產業鏈、利于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北汽集團在汽車行業第一家,也是目前惟一一家提出建設‘新能源汽車生態圈’的概念。”北汽新能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鄭剛如是說。
今年以來,北汽集團打造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圈的“衛藍眾享A+計劃”,已攜手三十多家企業,共同成立了分時租賃聯盟、電動物流聯盟以及充電場樁聯盟,已建充電樁6500余個,其中企業自建公共充電樁近80個,讓新能源車企從過去單一的B2C模式邁向了B+2C的產業鏈生態圈轉型。北汽將憑借充電場樁聯盟的“聚能環”效應,通過“你出場地我建樁”的利益眾享模式,打造車、場、樁的分布式智能充電系統,極大滿足用戶充電需求。
生態圈的打造必然要涉及方方面面,難度可想而知。北汽集團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北汽新能源公司作為北汽發展戰略新興業務的“特區”。而北汽新能源也體現了強大的整合創新能力:一方面發揮國有企業傳統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積極吸收互聯網企業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思想、用戶分析與體驗、大數據營銷等等互聯網思維,把傳統制造企業的優勢與不同的行業進行轉移、嫁接,發揮到極致,實現內部資源與外部經驗優勢組合,引領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這也是北汽新能源公司從成立到現在短短一年半時間,一躍成為行業領導者的緣由。
強化技術創新,做好產品服務客戶
北汽新能源目前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新能源汽車推廣與使用過程中,仍要突破充電設施制約和續航里程的瓶頸。
對于北汽集團而言,在北汽新能源汽車成立之初已明確了“技術北汽”的發展路線。為此,北汽集團新能源汽車在掌握控制系統開發、電驅動系統集成與開發、新能源車整車集成開發三大關鍵核心技術基礎上,仍不斷強化自主研發能力。
今年,北汽新能源公司先后在美國硅谷、德國亞琛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形成北京、硅谷、亞琛三地聯動、資源互通的“三位一體”平臺,實現“研發陣地的全球化”,為北汽集團在2020年前,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領先品牌,積累充足的技術資源和人才優勢。
在解決“里程焦慮”上,北汽新能源汽車重點推出了快速換電模式,并運用在一款EU220的A級純電動出租車車型上。該車型在具備可充電能力的同時還搭載了全新的換電技術,可以讓純電動汽車在3分鐘內直接換上一塊充滿電的電池,大幅節省了充電時間,打破了充電樁充電發展瓶頸。據了解,北汽新能源就這項技術已與中石化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今后將陸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快速換電模式的落地普及。
建議反饋 您的每一條建議聲音,我們都認真對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