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期缺乏頂層設計和輔助措施,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在近期召開的北京“兩會”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汽集團黨委副書記兼總經理張夕勇闡述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現狀時指出。
據了解,北京市現已建成加氫站4座,投入運營3座。由于加氫站總體數量較少,建設速度緩慢,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在使用環節長期處于“車等站”的狀況,加氫的不便利極大抑制了市場需求的釋放。截止到2020年11月,北京市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商用車377輛。
“配套政策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購置成本高、客戶接受度低,難以形成規模化效應。研發投入大、市場規模小、補貼資金占用高,企業背負巨大壓力。”張夕勇表示,這些問題阻礙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應用。
其中,燃料電池成本偏高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的主要制約因素。張夕勇舉例稱,以49T牽引車為例,氫燃料電池整車補貼后價格約110萬元(按國地補1:1計算),為燃油車的2.7倍,年使用成本約70萬元(現階段氫價70元/kg),為燃油車的3.3倍,5年TCO總成本約460萬,為燃油車的3.2倍。
張夕勇還表示,整車研發的投入給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以北汽福田開發的8T氫燃料電池物流車為例,研發及試驗費用達5700萬元,但目前銷量僅為65輛;同時為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范推廣,北汽福田未來1年將規劃開發6款產品,預計投入3.2億元;根據示范城市群獎補政策,若此獎補資金由企業先行墊付,將背負巨大資金壓力。”
針對這些問題,張夕勇提出了相應的推廣建議:
一要加強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體系建立,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加快北京市核心零部件和氫能制、儲、運、加等產業鏈環節的激勵、推廣應用、能源供應及加氫站運營保障、車輛運行監管、用車檢驗等政策出臺,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政策體系的建設;重點引導相關區縣出臺配套獎補政策,進一步降低車輛的購置及使用成本,提高企業購買及使用的積極性:同時在路權方面,給予氫燃料電池商用車與純電動汽車相同的優先通行政策,并按1:1配置城區通行證。
二要加快北京市優質氫能保障體系構建。結合北京市車輛的應用場景,充分發揮燕山石化、環宇京輝等制氫企業的優勢,加快本地氫的發展,降低運輸成本,推動低于30元/kg氫的落地;同時加快高效儲運氫設備的研發及先行先試,進一步降低氫氣成本,為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推廣應用提供保障。
三要引導公共領域、地方頭部企業先行示范。推動城郊公交、環衛等公共領域進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范運營,聚焦北京市頭部企業,優先針對郵政、城建及頭部物流企業開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集中應用,加快場景落地,迅速擴大推廣規模、降低成本,形成國內氫能產業高地,提高整體競爭力。
四要采用先撥付后清算的方式,減少企業資金占用。針對地方配套的獎補資金,采用先撥付后清算的方式,在車輛銷售完成之后即給予資金撥付,后續根據里程運營情況進行清算,或通過貼息的方式,進而環節企業的資金壓力。
五要給予整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研發費用支持。以科研課題的方式對本地氫燃料電池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研發方面給予一定比例的科研經費支持,有助于企業進行產品升級迭代,提高產品質量及性能,并優化成本,優先采用地產氫燃料電池車輛和核心零部件,促進本地氫燃料電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北汽福田是國內最早開始新能源商用車研發及產業化的企業之一。據張夕勇介紹,目前北汽福田的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總運營里程累計已超過1200萬公里,研發方面已累計投資研發設備及固定資產共計1.48億元,未來將追加投資12.66億元。北汽福田已開發出8.5米-12米全系列氫燃料電池城市、城間客車及8T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并在全力推動4.5T氫燃料電池物流車、12T/18T氫燃料電池環衛車、31T氫燃料電池自卸車、42T/49T氫燃料電池牽引車等產品的研發,2021年3月份起陸續上市。
(中國經營報)
建議反饋 您的每一條建議聲音,我們都認真對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